最近在AppleTV+追看新劇《災後五日:醫者故事》(Five Days at Memorial),每集都看得咬牙切齒,好像也能明白到某種被人耽誤的困境與無奈。
故事講述2005年卡特里娜(Katrina)風災吹襲新奧爾良,當地一間醫院被洪水圍困,事後竟發現45具屍體,由於事不尋常,劇集就由相關負責人被傳召協助調查展開敘述,從風災當日開始回溯事發經過,逐步演示災難發生之後五日這間醫院如何陷入失控狀態。
醫院的負責人Susan平時善於講些激勵人心的門面說話,但當災難降臨,她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應變方案,但身為災難總指揮,她幾乎示範了一切走向滅亡的的領導風格。每當下屬找她商量事情,她總是極力撇清關係,又不肯聽人意見,與人討論時不但無法以理服人,還經常會以總指揮的身份逼人屈服。另一方面,種種跡象顯示她對醫院的運作根本不熟,但不時會捕風捉影,遇到一點小狀況即非常慌張,未了解清楚實情就調動下屬與病人做出輕舉妄動之事,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資源,更錯失了安全疏散的時機。每次看到她出場就會很生氣,這個導致悲劇發生的角色說明任何領導都要熟業務、肯承擔、有主見,能果斷處理問題,協助各部門善用資源克服困難,Susan的表現卻完全相反、胸襟狹窄、不學無術、經常推卸責任,執著於一些無關重要的口舌之爭,面對生死猶關的抉擇仍然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,更要命的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領導無方,完全欠缺有效調度資源與穩定人心的本領,只是不停抱怨醫院沒有水災指引,設備沒有及時維修,總部沒有全面支援。
卡特里娜吹襲只是一兩日的事情,但颱風登陸後當地出現崩堤,水淹全城,設在醫院底層的電機房多年來都沒有制定應變方案,結果被殺個措手不及,大量病人在酷熱天氣下沒有冷氣和風扇,連救生儀器也無法啟動,無論醫護人員如何努力照顧傷患,醫院一開始已注定會亂作一團。觀眾看著文明世界上演一場無可挽回的悲劇,的確會感到心寒。
《災後五日:醫者故事》根據記者Sheri Fink著作《Five Days at Memorial: Life and Death in a Storm-Ravaged Hospital》改編,她為了偵查報導而訪問了過百位相關人士,包括事發時在醫院的目擊者、死者家屬、醫院行政人員、執法者,還有為數十病人進行安樂死而後來一度被起訴的醫生。該書出版後獲得普立茲獎,說明新聞自由對檢討問題的重要意義,即使當時亂象紛呈,但假以時日,沉澱之後,真相總會如期大白。
紀實題材的好處是提醒觀眾要以史為鑒,遇到問題時要清醒地判斷形勢。在瘟疫揮之不去的日子追看這劇集,雖然事不關已,竟然很有共鳴,也許人類總會犯上相同的錯誤,天災人禍的成因都是大同小異的,如有雷同,實屬不幸。